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学院要闻

【计算机学院故事】于富强:点滴美国见闻

发布时间:2019-01-0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0

【人物简介】于富强,男,1970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系副教授。曾获院级优秀共产党员、院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7年8月24日至2018年8月20日在美国奥克兰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学院做访问学者。



时间像筛子,有些事情已经随风而去,有些事情却越来越清晰、难以忘却。

2017年8月24日,我经学校同意,到美国密歇根州奥克兰大学(OaklandUniversity)度过一年的学习生活,于2018年8月22日返回石家庄。回国时间近半载,回忆起来,有些见闻作为收获很想和大家分享。

为此我要感谢学校和学院给了我一次国外的学习机会。有了这个机会,在这一年里,我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外,我还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英语和体验美国人的生活,才有了这些经历和感悟。

作为教师,我理所应当得关注了美国的教育。美国的经历让我超出了专业教学范畴,思考了国家的教育问题。由于个人才疏学浅,只能在社会现象、生活点滴中汲取对自己最有感触的两个生活场景跟大家分享。

在这里我分享的是美国的中老年人research精神和美国小学生教育,窥一斑而知全貌,以期给我们带来一些教育启示。

美国老人的research精神

我国游客如果到美国短期旅游观光一下,看看美国破败的基础设施,再想想我国漂亮的城市建设和高铁,难免会有一种自得的情绪。但如果你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跟老百姓打打交道,当你注意到一些细节,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就拿老人来说,美国的老人们不像我国的大部分老人们一样照顾下一代或不再学习新知识。美国老人对学习还是执着地追求着,有的还在重要岗位发挥着自己的热量。

先来介绍一下我的英语学习的partner(伙伴)Dale。



Dale L. Partin,1949年出生,1971年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73年物理学硕士,1978年获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

Dale到目前为止发表了80多篇科学论文,38项科学专利。现年70岁的Dale仍然是奥克兰大学的心理学学生,还是MacombCommunity College的天文学教授。Dale爱好广泛,除了他的电子专业以外,还喜欢天文、考古、收藏、射击,甚至还喜欢数学和化学。

   我与Dale于2017年10月通过一个美国朋友介绍认识。2017年10至2018年7月期间,Dale与我基本每周见面两次,他帮助我学习英语。我们每次见面都约定在图书馆的单间自习室里,我每次准备两张白纸,当我听不懂时,他会在纸上写下来。我们聊天基本没有固定主题,从天文到物理,从中国人的习俗到美国人的习俗等。

虽然是位退休老人,Dale每天都很忙。上午时间在大学里听他感兴趣的课,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中午时间在图书馆的小咖啡厅喝一杯咖啡吃一个汉堡,然后帮助国际学生学习英语。如果有时间,他还会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有时讲授几节天文课。

Dale的热情和研究精神值得我学习。2010年刚退休的Dale开始喜欢了天文学,在开始学习了天文学的9年时间里,Dale更换了9台天台望远镜,每周至少两个晚上到空旷的地里观察星系。大概在2018年3月份左右,我和Dale去到野外看星系,为了观察效果好,我们约定晚上9点见面,然后去郊外。密歇根三月的晚上的温度在零下5度,我穿上了最厚的保暖的衣服和Dale开车大概一个半小时,来到了离城市和道路很远的空旷地带,这样的地带没有城市夜景光线、没有路过的车辆,有利于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系。

他给我介绍土星、木星和火星以及其它的星的名字和特点。我是天文的门外汉,只能是基本的扫盲而已。密歇根冬天的晚上好冷,冻得我瑟瑟发抖,将近夜里12点时,我婉转地说我们走吧,他说“你先走吧,我再观察一会”。我实在坚持不了了,开车离开了。第二天问他几点到的家,他说凌晨三点,我很佩服他的钻研精神。

Dale过了60岁才开始爱好并学习天文学,至今发表了关于天文的论文4篇。在美国,学习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2017年期末,看到一个EE硕士的朋友圈: 上CS107编程课的时候,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和我们一起上,是很优雅、很精神的一个老人,上课提问不用转头就知道是她,因为声音很沙哑。期末考试的时候发现还有另外一个大妈一起来考试,两个人考试之前相互竖大拇指鼓励,那一刻真的感觉帅爆了!真的很佩服。

这条朋友圈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当我白发苍苍的时候,也会知道自己还想做什么,并努力地去做吗?真心希望如此!

在美国,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74%的美国人把自己定位为“终身学习”者。正在工作的人群中,有63%的人参加课程或培训来提升工作技能。

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著名的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Udacity等都是起源于美国。美国人在不遗余力地打破一个又一个知识学习的边界。



在美国我所在的大学里一个华人杨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大概十年前,有个退休的知名物理学家,已经很老了,而且还得了帕金森综合征,他不愿意在家里待着,每天都到物理系上班,物理系给了他一间办公室,但是仅此而已。他没有经费也没有学生,更没有助手,颤颤巍巍行动非常不便。有一天,老头找到杨老师,说看到他贴在楼道墙上的海报很感兴趣,老人拿着他推导了好几页的公式,而且还整齐地排版打印成了书面的形式,一起讨论问题,后来他们合作了一篇论文。老人家现在已经去世了,他一直到死,都是一线物理学家。

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解决复杂的问题。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同时,人也必须变复杂才行。美国社会的宽容度高,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经历,然后哪怕年龄大一点,仍然有机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事实上因为经历丰富能力复杂,年龄大不但不是劣势,反而还是优势。我们国家,一些重要的岗位上的领导或工程师,年过55退居二线,为年轻人让位置,给年轻人提供机会固然重要,但老年人的余热的发挥也不能轻视。

受美国中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启示,我想对中国面临进入老年的中年人们说,中年时期是发挥热量的最佳时期,应该继续学习,扩充新的知识、提高技能,在重要的岗位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小学教育

我所在的学校有大概10位带着孩子访学的老师,其中有一男孩9岁,乳名天天,在美国上小学三年级。周日我们一起开车去公园玩时,天天在车里一直在喊,“我不想去玩,我想去上学!”。他的话激起了我的兴趣,因为我认为在国内的男孩只要去玩,无论去哪里都比上学快乐。他说“有时周六早晨,我像平常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被我妈妈喊住,说今天不上学,我好失望呀!”。是什么这样吸引孩子去上学呢?

下面我介绍一下美国的小学:

大多数的美国小学教育实行六年制(有的州不同),美国小学一般班级规模较小,每个班级一般不超过20人。每班一名教师,教师必须完成各门课的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美国的小学课程极富弹性,既没有界限明确的学科,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课时。各州小学一般开设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以及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语文在美国小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美国的小学语文又细分为阅读、文法、写作和会话等,其中阅读为重点。

美国的小学早晨7:30到校,下午3点左右放学,一般是由校车到小区的指定地点接送孩子。美国的校车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只要校车停在路边接送孩子,整个路段无论哪个方面的车都要停下来,保持与校车至少10米的距离,等校车开始行进后,其它的车才可以通过,否则会受到重罚。美国小学是义务制,在学校里,学生不用交一分钱,可以免费享受校车、早餐和午餐,还有免费的教科书和文具。

美国小学不像我国小学一样座椅整整齐齐,在课堂上也不像我国小学生一样,把手背在身后,坐的笔直。他们的课堂尊重孩子的自由度,老师上课期间,孩子们是可以走动的,可以吃东西,可以躺在地毯上,可以抱着自己的玩具。美国是自由度很高的国家,从小学的课堂中就可以体现。


 



天天是2017年9月入学的。刚入学时,他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和同学们交流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开始时,学校为他配了一名会说中文的翻译老师,陪他坐在教室为他翻译。每天别的同学放学后,他和翻译老师学习两个小时的英语,这样的日子持续一个月左右,他就能基本听懂了(孩子是有学习语言的能力),翻译老师的付出都是免费的。

天天所在的小学里,每周的周一有两节的中文课,这可是他的表现的机会。每次上中文课时,他和他的中文老师一起站在前面,一起场景对话,他还在黑板上写出汉字来,美国的小学生看到他能写那么多的汉字,对他特别佩服。

在美国,老师教学主要是发挥引领作用。老师提出一件事情,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例如孩子们天性喜欢动画片,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一个动画片,让每个学生到前面来讲解动画片的内容,从中学习到知识。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是以“Very good”赞扬。有时候老师提出要求,对学生们分组,布置任务。比如老师要求学生表演一个话剧,学生们就到课下查资料,一起编写一个话剧。家长们则帮助他们去找道具和化妆。准备好了,大家分组在课堂上表演。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查找资料的能力、组织材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美国小学并不是没有作业。有时会有些语言的作业,主要是阅读;有时会有一些查找资料的作业。有位父亲检查在美国上小学的10岁儿子的作业时,题目吓了他一跳!孩子作业的题目竟然是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父亲问儿子,老师为什么要让做这样的作业?儿子坦然相告说,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过了几天,这位父亲发现,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电脑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还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这是读研究生之后才使用的写作论文的方式。还有学习二战史时,美国老师竟然让10岁的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这些连成人都难回答的问题让孩子去答,无论孩子是什么观点,他要去查资料,去了解这一段的历史,这就是自主学习。

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对学生的三六九等的分类排位;在课堂上老师会激发每个人对事情发表观点看法,无论什么孩子们说什么,老师都会说“Very good”表扬;在老师的眼里,只要是孩子的想法,没有对错,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孩子童真的想象力,不要把成年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是呈现在我面前的美国教育。

我不由想起了我国的小学教育。在语文课上,老师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求学生们背过,考试时学生的答卷上与老师下发中心思想有出处就要扣分。这样考察的不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而是考察的背诵能力。

美国一位小学老师弗丝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国的小学大力提倡减负,减少了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任务,但是小升初,初升高,以至于高考,学校的录取还是要看分数。于是盼儿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为了孩子们能上到一个好的学校,课余时间奔波于各个辅导机构中,既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还增加了家长的时间和精力负担及经济的负担。这样的结果是让孩子被迫学习,从内心开始讨厌学习。美国的大学才是拼搏和发挥自己特长的开始。在中国很多学生一进入大学,完全放松,才开始过他的童年生活。这个现象导致我国的学生,在大学前考试能力很强,但大学里或大学后,没有了动力和创造力。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现象?值得我们教育界的全体人员深思。

如今中国的发展,像早晨的太阳冉冉升起、气势磅礴,令美国人吃惊和关注,美国政府在想办法压制中国的发展速度。大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力量上的博弈,更是文化和精神上的博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善于学习者,才会是真正的强者!写这些文字跟同仁们、学生们交流,是为了让大家更清醒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竞争对手。

(撰稿:于富强;审稿:裴红彬)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编:050024

电话:0311-80787800

制作维护:河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